开放性颅内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工作委员会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自我 [复制链接]

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作者科普工作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科普平台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自我训练,你知道多少?

作者:王清华、裴雅枝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医院康复医学科

主审:翟华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医院党委书记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颅和脑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火器伤、跌倒等。颅脑损伤后存在运动、感觉、认知、情绪、心理等各种功能障碍,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达25%~70%,部分患者可遗留永久性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障碍有失认症、失用症、记忆障碍、注意障碍、单侧忽略等分类。日常生活中认知功能自我训练,你知道如何进行?

(一)注意能力训练

1.舒尔特方格训练

为患者提供舒尔特方格纸(纸上画有25个方格,格子内填写任意顺序的1~25阿拉伯数字)。让患者用手指按数字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家属在旁记录所用时间(时间越短越好),注意每次训练均采用不同顺序的方格纸。

2.描述图画训练

家属寻找一幅患者感兴趣画集,让其自由描述,描述完毕后给予肯定,同时从不同角度引导发散性思维,激发其兴趣及表现欲,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如从羊的大小、颜色、特征等进行描述。

3.迷宫游戏

家属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迷宫,让患者用铅笔描出走出迷宫的路径。统计患者走出迷宫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短越好)。

4.扑克牌金字塔

为患者提供一副扑克牌,让其在平整的桌面上搭建3层的金字塔,家属计时10分钟,统计患者搭建的数量(数量越多越好)。

(二)记忆训练

1.复述图画内容

家属寻找一幅患者感兴趣画集,让他在3分钟左右观察画中的内容,并尽可能多的记住画中的内容,之后移开画作,让患者复述画中出现的景物或物品。复述的越多越好,短期记忆力越好。

2.长时记忆训练

引导患者观看几年或几天前看过的电视剧、录像等,鼓励患者看完对影像信息进行反馈;或对过去发生的有趣的事或做过的事进行回忆,通过与患者聊天的方式,引起患者回忆,并多多讲述。患者讲述的越多越好,长期记忆力越好。

3.分析能力训练

家属寻找一幅患者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务,引导患者对生活中各个事务的进行思考,激发患者对生活的兴趣。如对比分析以下图形。

(三)失认症训练

1.听觉训练

与患者讨论生活中的日常、讲故事,听音乐等,并进行复述。

2.触觉训练

家属寻找一些患者日常生活中易接触的物品进行深、浅感觉及复合觉训练,激发患者感觉功能恢复。如用粗糙的干毛巾、冰袋或擦患者的手臂、腿部和背部。

3.失用症训练

家属寻找一些患者日常生活中常见情景进行肢体分解动作、连贯动作的训练等。

4.单侧忽略训练

家属寻找一些患者日常生活中常见情景进行单侧物品的训练等。

以上是大脑高级脑功能认知受损的自我训练方法,你掌握了吗?

01

参考文献

[1]王春鲜,王小亭,李冬凯,等.颅脑超声在去骨瓣减压术后重症患者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52(10):49-52.

[2]袁烁.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47(12):-.

[3]李娜,牛新荣,肖东.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9(6):-.

编辑:谷双昱

绘图:李川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全国获得年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表彰“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为数不多的学会组织之一,长期致力于打造“科普之翼”,凝聚以科普工作委员会为主干力量以及89个分支机构康复同仁的共同努力,建立全国50余个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康复科普推广、学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及时、全方位的向全生命周期人群传播康复科技成果及健康知识,指引大众了解更多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康复、理解健康,努力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借助多样化媒体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具有康复特色的现代化康复科普工作体系,形成符合创新型国家水平的康复科普工作新格局。

本平台所有科普作品仅供学习交流,作品版权归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所有,请勿随意转载!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