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后十五日左右就是大暑,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就是“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正所谓“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大暑属长夏之时,长夏除气温炎热之外,还是多雨的季节,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故有长夏主湿之说,五脏与脾相对应。
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暑,热也。——《说文》。
一寒一暑。——《易经·系辞》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
此时,太阳运行至*道度
对应《易经》坤卦方位
象承载征孕育万物
所以大暑要尽可能把体内湿气、*素排出
以孕育秋冬的勃勃生机
十二消息卦中的遁卦(天山遁)
也对应大暑节气。
遁卦,是山在天下隐藏的象。
古人言:应夏藏,闭门谢客。
大暑节气交节的时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个“煮”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湿如蒸,热如烘。在这样的闷热天气中,该怎么度过呢?老话说:“大暑用一宝,少吃三年药”,一宝到底是什么呢?
以前人是如何对抗酷暑的?
在农耕社会,冬季无暖气,夏季无空调,人们还要顶着酷暑下地干活,因此只能靠自身的抗性来抵抗夏季的炎热了。所以“三伏天”和“三九天”对于以前的人来说,就是一年中的两道坎,特别是老年人,很多都过不去这两道坎。
夏季的炎热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炎热之中还带着湿气。大暑节气,如煮物一般的温度,会导致人身上的汗眼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湿气就很容易进入身体,秋后就会生出各种疾病。
所以在大暑节气,人们最主要的食物都是为了排除体内的湿气,比如喝羊肉汤、喝伏姜茶等,都是为了让全身出汗,以达到排出湿气的目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医生开药方”,而夏季吃姜的目的也是为了排除体内湿气。
大暑那一天的五行之气是什么?
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五行:春季属木,夏季属火,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往复循环,形成了一个圆圈。就像太阳在天空中运行一样,一年一圈,一圈一年。
在这个圆圈上,无论哪一点的五行都是一个完整的圆。比如立夏时,木尽火生,春天的木结束了,但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处于隐伏终态。而火则是刚从隐伏状态转为显现状态,随着火的增强,隐伏的木就开始不断减弱。
等到夏至时,火升到最旺并开始减弱,隐伏状态的木也就彻底消失了,随着火的减弱,土就开始孕育了,也就是处于隐伏状态的土。等到长夏季节开始,火就从显现状态转为隐藏状态,而土就从隐伏终态转为显现状态并开始上升。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无论是那种五行在显现还是隐伏,都是一个完整的圆。比如立夏时,火开始上升,也就是说那一天显现状态的火占百分之一,而隐伏状态的木占百分之九十九,随着火的上升,到夏至前一天,火升到百分之九十九,而隐伏状态的木就为百分之一。夏至那一天,火达到百分之百,木就彻底结束了。
夏至后火开始减弱,土就开始孕育了,从百分之一开始。到小暑时,显现状态的火就结束了,隐伏状态的土转为显现状态并开始上升,而火则从隐伏状态的百分之九十九开始一直减弱。
到大暑时,显现状态的土升到最旺并开始减弱,此时火就彻底结束了,随着“土”的减弱,金气就开始孕育了。因此一年之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五行之气加起来都是相等的,就像太极图一样,白色的一边多了,黑的一边就少了,但无论哪个多哪个少,总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一个圆。
由此可以看出,一年中有五天是五行之气最纯的,分别为:春分木气最纯,夏至火气最纯,大暑土气最纯,秋分金气最纯,冬至水气最纯。所以大暑那一天,是一年中土气最旺的一天,也是最纯的一天。那一天的午时前半段,也就是十二点之前,就是土最旺的时候。因为十二点之后,土就开始减弱,金气就开始孕育了。
土代表什么?
土乃是五行之根本,土可生木火金水,木火金水又可以合为土。土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为阳土和阴土,两仪又生四象,进而生万物,万物归一就为土。比如夏至三庚入伏,意思就是金气伏藏之日为伏,金气伏藏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藏到土里去了,所以土为库,可容纳万物。
当然人也是五行之气合成的,所以最终要“入土为安”,因为五行合二为一就为土,土一分为四就为木火金水,为四象。因此土在五行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调和作用。
大暑用一宝,少吃三年药
由上可知,大暑那一天是纯土之日,也是土最旺的一天。所以古人认为,在大暑那一天的午时前半段,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找一些被太阳晒过的阳土,冲一杯开水喝,就可以调节自身的五行之气,以适应外界的环境。
在《西游记》中,唐僧离开长安之前,李世民在酒杯中放了一点土让唐僧喝,并说:宁念故乡一撮土,莫恋他国万两金。其实这个动作就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习俗。比如一些老人在远赴他乡之时,临行前要带一点故乡的土,到了他乡之后,用故乡的土冲一杯开水喝,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很有道理的。今年的大暑还是未月的未日,那一天午时更是三未相逢,未属土。所以古人认为,在哪一天,喝一杯故乡的土水,就可以让自身的抗性更强,也就不容易生病了。
大暑三候
1一候,腐草为萤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2二候,土润溽音辱暑
土气湿润,天炎故蒸郁而为暑湿。俗称“龌龊热”,形容在此闷热的天气下,人们身上黏腻难耐的感受。
3三候,大雨时行
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如何养神
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虑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灵枢·本神》
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脾虚不能藏意,其人易回忆过去的事情,多后悔自责,导致情绪抑郁,或原本抑郁加重。
大暑养神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