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抑郁症会损害大脑吗?这种损害是永久的吗?
A
/p>
相比于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抑郁症的认知症状似乎被常常忽视。
注意力下降、记忆受损、思考变慢、犹豫不决等...这些认知方面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
但因为“认知”看不见摸不着,很难从临床上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
所以人们也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将这些症状归咎于抗精神药物的副作用。
实际上,这些变化的产生,都源于精神障碍对大脑功能的损害。
抑郁症影响认知
什么是认知呢?
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指个体对于事物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6个维度。
而抑郁症影响的认知一般有3个方面。
注意
注意是认知的基础,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持续性注意、分离性注意和选择性注意。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注意问题,比如:
无法长时间对事物集中注意、无法同时注意多项事物或无法着重注意某一项事物。
临床案例中,就常常有患者反映,自己没有办法专心于工作和生活,总是不受控地分心,这其实是因为注意力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记忆
记忆是大脑对经历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前瞻性记忆、自传体记忆和工作记忆。
虽然抑郁症患者的三种类型记忆都会受到影响,但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自传体记忆和工作记忆。
前者属于长期记忆,是个体对所经历的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
后者属于短期记忆,是信息加工过程中,个体对当前有关信息的短暂保存和加工。
假如患者的自传体记忆受损,会完全忘记或者混淆过往的记忆,甚至出现将记忆张冠李戴的情况。
比如遗忘年年都要拜访的亲戚等。
假如患者的工作记忆受损,就会忘记前不久刚发生过的事情。
比如患者工作过程中,突然忘记刚刚在做什么,或者忘了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是认知功能的全过程,心理学认为它是个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
像我们制定、执行和更正行动计划都属于执行功能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更顺利地完成日常活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的行动都是有规划的,7点起床,8点出门上班,12点吃饭等等...
我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事情,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执行功能。
抑郁症会让患者的执行功能受影响,没有办法规划和执行,所以患者的行动是混乱无规划的,并且执行速度也会相应减慢。
就像一台宕机的电脑一样,大脑发出指令后,身体的执行会慢半拍。
认知与大脑功能相关联
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主要是因为抑郁症会损害个体大脑的功能。
通过对患者脑部影像的研究,医学界发现抑郁症会导致患者大脑的改变。
海马体、基底核和前额叶的体积显著缩小,而它们在个人认知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大脑的功能被抑制,患者就会陷入“假性痴呆”的状态,脑子像生锈一样,对外界信息应答慢,表现非常不灵活。
并且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一项研究指出:
抑郁症发作期内,患者报告存在认知症状的时间比例达94%,而在缓解期内,这一数字仍达到44%。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患者会感到疑惑:既然是对大脑造成损害,那它是不是永久性的呢?
关于这一点,具体情况因人而异,是否可逆需要根据患者的起病时间、疾病性质、治疗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
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大脑的损害都可以被逆转。
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那很大概率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所以当确诊抑郁症时,一定要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的永久性伤害。
减轻大脑功能损害
既然个体认知受大脑功能的影响,那么想要预防和改善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等问题,我们就要从调节大脑功能着手:
按时服药
各种新型抗精神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广泛调节脑功能的损害,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心理咨询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辅助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除了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外,家属也要注意家庭关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风险规避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危险因素,会加重患者的认知障碍,比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等等。
患者应规避高危因素,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加强康复锻炼。
认知矫正
帮助患者重建正确认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认知疗法,分析错误认知产生的根源,改变错误认知所致的执行功能缺陷。
认知障碍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具有高发性、广泛性、持续性及进展性等特点。
但它并非完全不可逆的,只要我们配合治疗,按时服药,临床上是有恢复的可能性。
所以,一定不要放弃治疗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