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宝宝一哭闹
很多爸爸妈妈就会习惯性地摇晃宝宝
从而让TA更好地入睡
但是长期摇晃哄孩子入睡
这一做法真的好吗?
01
摇晃哄睡可能造成这些危害
颈部易受伤
摇晃宝宝,是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的颈部。这是因为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骨质比较柔软,占体重近一半的头部,重量全靠颈部的肌肉和韧带支撑,而宝宝大脑蛛网膜下腔的间隙较大,颈部的肌肉力量较弱,韧带弹性较差,颈椎也未完全骨化,难以承受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
局部性贫血
当被摇晃时,宝宝就像成人在玩高速运转的游乐项目,其身体是无法承受巨大的离心力的,血液流向一边,容易造成局部性贫血,宝宝因此会出现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站立不稳,甚至出现晕厥、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宝宝的智力明显下降、严重的运动障碍、失明和大脑实质性的损伤,如脑萎缩、脑软化、脑囊肿等。
脑部暂时性充血
宝宝的大脑尚处在发育初期,有的家长把宝宝高高抛起,会使宝宝体内的血液不时地冲击大脑,这样会导致脑部暂时性充血。如果不停地摇晃宝宝,或是将宝宝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便容易使宝宝头颅内的脑组织随摇晃或高抛的晃动,与较硬的头颅相撞,从而引起脑损伤。这种情况,宝宝可能出现拒奶、嗜睡或容易恼怒,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迷、呼吸困难、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02
让宝宝入睡不一定通过摇晃来实现
布置环境
前一秒还玩的正嗨,后一秒就被要求乖乖睡觉,换成谁都没法做到。所以,我们首先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妈妈们不妨试试这样做:
1、拉上窗帘,安静地听音乐或读绘本,借助环境和睡前程序来让宝宝知道,睡觉时间到了。
2、抱着宝宝安静地坐5分钟。不要摇晃,也不要走动。当你感觉宝宝放松下来了,就把他放进婴儿床里。同时温柔地告诉他,要睡觉了。
花式大法齐上阵
1、“嘘-拍”法
当宝宝一被放下就开始吵闹,说明他还不会自己入睡,需要大人帮助。
这时,除了容易形成依赖的抱睡、奶睡,妈妈们可以试试一边在宝宝耳边发出缓慢、清晰的“嘘~嘘~”声,一边有节奏地轻拍宝宝的后背(需要拍7~10分钟左右)。如果停止后宝宝开始哼哼,继续“嘘-拍”直到他安静为止。
2、“抱起-放下”法
当无法用熟悉的方式入睡时,宝宝一定会用哭声抗议。这时候妈妈们可以先尝试用语言安慰他,同时把手放在他的背上,让他知道妈妈就在这里。
如果他继续哭,那么把他抱起来,停止哭泣后立刻把他放下。一直重复这个过程,哭就抱起,不哭或反抗就马上放下,同时用语言和身体接触来安抚他。这个方法平均需要20分钟(也可能更久),但请坚持下去,因为你正在教会他自主入睡,这对他很重要。
3、“升降机运动”法
把宝宝紧紧地抱在你的胸前,注意要稳稳托着他的头,然后微微弯曲膝盖,使他慢慢地下降几厘米,然后突然停止,重复这个动作,使他轻轻地上下颠簸。
试着达到一架升降机的效果,这种办法对很多爱发脾气的宝宝有效哦。
洗澡帮助睡眠洗完澡后休息一下就上床睡觉,是个不错的习惯。妈妈们可以在每晚差不多的时间,感觉宝宝有点困了,就可以开始给宝宝洗热水澡了。洗完后,给宝宝喝些水或者奶,把宝宝放上床,然后关掉房间的灯,宝宝很快就能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