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小拇指的日常功能,或许不少人会戏言:“那自然是用来挖鼻孔的了!”确实,这个小动作虽不雅,却常常让人欲罢不能。每当鼻痒或感觉堵塞时,人们便难以抵挡小拇指的诱惑。
你或许不知道,挖鼻孔这个日常小动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不仅涉及个人形象,更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看似无意的挖鼻孔行为,实则可能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潜在因素。
01挖鼻孔的健康隐患
?小丽的故事13岁的小丽对挖鼻孔情有独钟,每当闲暇之余,她总会热衷于在鼻孔中“寻宝”。尤其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她常感到鼻孔深处瘙痒难耐,即使挖完也难以消解。
某日清晨,小丽从睡梦中醒来,感觉鼻子又痛又痒,伸手一摸,竟发现鼻腔外处长了一个脓包。她误以为是普通的痘痘,便随手将其挤破,并用清水简单冲洗了一下,便不再过问。然而,没过多久,小丽便开始出现高烧症状,即便服用药物也难以退烧。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接受检查,结果显示小丽患上了颅内感染。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小丽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挤破的那个“痘痘”并非寻常之物,而是由于长期挖鼻孔引发的鼻前庭疖肿。在脓包被挤破后,其中的脓液逆流进入了大脑,从而导致了这场危机。幸运的是,经过半个多月的积极治疗,小丽终于康复出院,且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四大健康隐患挖鼻孔需谨慎,四个潜在危害需防范。
引发鼻出血
由于我们的鼻粘膜非常脆弱且薄,频繁挖鼻孔会导致黏膜受损,进而引发毛细血管破裂,最终可能造成异常性鼻出血。
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频繁挖鼻孔会使鼻毛变得稀疏,从而破坏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这样,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就可能直接侵入呼吸道,增加感染的风险。
鼻腔防御能力下降
频繁挖鼻孔会使鼻腔变得敏感,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导致日常频繁打喷嚏和过敏反应。此外,如果挖鼻孔时手上带有细菌,感染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颅内感染风险
鼻腔与颅内海绵窦紧密相连,形成面部三角区的重要一环。在挖鼻孔过程中,若鼻粘膜受损且伴随细菌感染,则有可能导致病菌逆行进入海绵窦,从而引发颅内感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频繁挖鼻孔还可能诱发咽炎、鼻窦炎、中耳炎以及慢性过敏性鼻炎等病症。若鼻腔长期受损、溃疡,更有可能增加鼻部癌症的风险,严重损害健康。
02正确的鼻腔清理方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地清理鼻子呢?当需要清除鼻腔内的异物时,有哪些正确的方法可以选择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几种科学有效的清理方式。
?鼻腔清洗在洗脸时,可以顺便用清水轻轻冲洗鼻前庭,这样不仅有助于保持鼻腔的湿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鼻腔内的尘埃等杂质。但请注意,冲洗时要避免水流过猛,以免发生呛水。
?拧鼻涕方法擤鼻涕时,务必避免同时捏住两个鼻孔,这样会导致鼻腔内压力瞬间上升,使携带细菌和病毒的分泌物可能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从而增加中耳炎的风险。建议的做法是,先堵住一侧鼻孔,再轻轻擤另一侧,然后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