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骨瓣减压术后测得的颅内压值由于缺乏正常值参照,是否还有意义?
去骨瓣术后颅腔结构的改变确实将导致颅内压力的改变,缺乏正常参考值。但是所测的压力值依然是确实存在的,反映了颅腔内真实的压力。另外,颅内压监测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判断脑灌注压,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维持良好的脑灌注压是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的核心,如果缺乏颅内压监测,那么基于脑灌注压的治疗方案将无从谈起。研究也表明,在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的颅内压仍会升高至危险水平,导致脑灌注压下降(<60mmHg)。因此在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颅内压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为颅脑创伤患者基于CPP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3,4]。二.通过手触摸减压窗张力能否替代颅内压监测的价值?
手触摸减压窗张力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判断颅内压力的高低。但是该方法也存在几大问题:(1)通过手触摸减压窗判断压力值十分模糊,缺乏客观标准,无法获得精确的颅内压数值;(2)不同医生个体对压力的主观感受差别较大,导致对患者颅内病情判断和后续治疗也大相径庭,这与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宗旨都相背离;(3)手触摸减压窗判断颅内压具有滞后性,无法实时、动态反应颅内压力的变化,从而可能延误治疗的时机。因此通过触摸减压窗张力不能替代颅内压监测的价值。三.有创颅内压监测是否会增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目前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包括硬膜外、硬膜下、脑实质内以及脑室内,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为金标准。既往研究报道脑室型置管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从0%-22%不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从0.7%-41%不等,且极少数患者的出血需手术干预[5,6]。通过术中严格的无菌、精细的操作和术后基于循证医学的集束化的管理,以及将来具有抗菌涂层材料的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并不会明显增加感染等并发症[7]。最后,所有临床观点的提出均应基于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而非依赖个人的主观经验。相信随着颅脑创伤领域越来越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共识”也将会不断的完善,我们也希望国内学者能够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颅脑创伤临床救治一线提供适用于中国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证据。●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7(10):-.
[2]马廉亭.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是否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商榷[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5(2):65.
[3]DemetriadesAK.Intracranialpressuremonitoringafterprimary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