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刁孟元
摘要
对于那些无意识的病人,在神经系统查体和更具侵入性、代价高昂且可能有害的检查之间存在一个诊断空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大脑二维成像有可能成为弥补某些诊断空白的中间地带。随着即时超声设备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神经系统病人病情恶化的快速诊断的需要,接受过培训的重症医师可以在床边进行即时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文的重点是讨论这项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和价值,以帮助发现特定的颅内病变。本文将提出经颅多普勒检查范围,并通过4个典型病例进行阐明:中线移位、血管痉挛、颅内压升高和脑循环停止。我们将回顾技术细节,包括如何获取图像和解释的结果。还将回顾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常见缺陷和局限性,因为在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这些缺陷和局限性,以便进行准确诊断,以及该模式的一般缺点和不足。
背景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局限于脑干结构神经功能的评估(瞳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库兴氏反应、颅神经反射/反应和呼吸模式),在床边重症医生必须依靠其他工具来了解颅内发生的解剖改变,正如上面的一些结果可能是非特异性的意识水平下降的病因。最典型的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成像,此外在多数情况下,通过插入脑内的导管进行侵入性颅内压力(ICP)监测。虽然这些工具检查价值巨大,但它们也存在转运或辐射的风险、侵入性手术的风险,以及造成识别和管理具有时间敏感神经损伤过程的延迟。因此,一种更直接、非侵入性的床边方法来补充这些现有方法是有意义的。
年,Aaslid等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应用于临床实践。TCD提供了一种用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评估颅内血管血流和速度的非侵入性方法。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仍然是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和重症医师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基石。TCD也可用粗略预测ICP,也可用于描述ICP严重升高时颅内循环停止的时血流变化,但TCD不能代替侵袭性ICP监测。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用于多普勒脑血流评估的经颅声窗也可用于实现脑实质的二维(2D)图像。虽然解剖细节不如CT成像,但分辨率足以回答临床上出现的颅内变化导致中线偏移等紧急问题,并预测卒中后的不良预后。鉴于ICP升高、血管痉挛、中线移位和脑死亡等现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