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伤复合伤
烧伤复合伤多见于战争时期,但平时亦不少见。特别是各种意外爆焰(锅炉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电击和交通事故时均可发生。战时烧伤复合伤多为烧伤合并冲击伤,而平时则多见合并各种脏器和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1.临床特点
(1)全身情况差,症状多样化,特别是在合并冲击伤时,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乏力,嗜睡,食欲缺乏,合并颅脑伤时,神志意识出现障碍。合并胸腹脏器损伤时,则出现相应的各种症状。
()肺功能不全:合并冲击伤时,患者可觉胸闷憋气,有时很快出现肺水肿。心跳常先缓慢,40~50次/分,持续~3小时,而后加快至00次/分,并可出现心律失常。
(3)易发生肾衰竭:合并冲击伤时,即使烧伤不太严重也可出现少尿、血尿、无尿,血尿素氮持续升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
.诊断烧伤复合伤的诊断较为容易,根据受伤史及全面查体,不难做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考虑到复合伤存在的可能性,并且不应满足一种复合伤的诊断。对于合并冲击伤者,主要依据病史。当临床症状与烧伤程度不符合,或精神症状明显时,应考虑到有内脏冲击伤的存在可能,需做进一步详细检查。
3.治疗烧伤复合伤的处理原则:①及早、全面诊断复合伤的部位、类型、程度;②对危及生命及肢体存活的重要血管、内脏、颅脑损伤及窒息等,在休克复苏的同时,应优先处理;③不危及生命或肢体存活的复合伤待烧伤休克基本被控制,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处理。
常见几种烧伤复合伤的处理:
(1)烧伤合并骨关节损伤:这类复合伤的处理较单纯性烧伤或骨折复杂。一方面与骨折造成出,血易发生休克有关;另一方面,由于骨关节损伤部位有皮肤烧伤,较易发生感染,给复位和固定带来一定困难。处理方法主要依据烧伤面积的大小及严重程度而定。
1)小面积浅度烧伤合并闭合性骨折:可试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不能手法复位的骨折如股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型骨折等,可用骨牵引或髓内针固定。后者有利于骨折的术后护理和烧伤创面的处理。
)大面积深度烧伤合并闭合性骨折:以处理烧伤为主,对骨折只保持肢体对线即可。如发生畸形愈合,可后期手术处理。如初期病情允许,也可行骨牵引治疗。
3)小面积深度烧伤合并闭合性骨折:可行早期切痂植皮,同时可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等。
4)烧伤合并开放性骨折:如病情允许应及早彻底清创,简单对合骨折,用软组织覆盖骨折处,一般不行内固定。但如果清创彻底,痂皮切除后可植皮覆盖时,也可酌情使用内固定。
5)烧伤合并骨折,血管损伤:影响患者生命或危及肢体存活时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早期实施确定性急救手术处理。
()烧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处理:此种复合伤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因为肢体和面部的烧伤影响感觉运动及脑神经的检查。需注意仔细询问病史,注意生命体征即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处理上最困难的是抢救烧伤休克与防治脑水肿之间的矛盾。前者需要大量的补液.后者则需要限制补液量并进行脱水处理。一般早期进行补液治疗,但各种抗休克补液指标均应控制在低水平。一旦休克被控制,即适当限制补液并及早使用脱水剂,根据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决定脱水剂的剂量。有关颅脑外伤的其他处理原则与无烧伤者相同。
(3)烧伤合并冲击伤的处理:此种复合伤多见于战时,诊断上易延误,但根据前述的临床特点,只要想到此种复合伤发生的可能性,做全面细致检查,一般能及时做出诊断。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补液量要充足:此种复合伤较单纯烧伤的补液需要量充足。此与冲击伤引起广泛的小血管和淋巴管通透性增加或破裂造成组织间液体潴留有关。
)保护心肺功能:此种复合伤时,心肺功能障碍较为明显,在补液的同时.需密切注意呼吸、心率心律等的改变;并做相应处理。在补足液体量后,脉搏若在次/分以上,并且伴有心律失常时,可静脉缓慢注射毛花苷丙等强心药物。
3)早期给氧:尽量少用镇静止痛剂。由于心肺功能障碍造成的缺氧,患者常表现为难控制的烦躁不安、镇静药物往往无效。应及早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加压给氧。
4)及早防治急性肾衰竭:由于损伤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易产生肾衰竭。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及早纠正休克和缺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5)注意发现和及时处理肺水肿、脑水肿和内出血等。
(二)化学性复合伤
各种创伤合并*剂中*或伤口直接染*者,称为化学性复合伤,多见于战时使用化学武器,平时偶可遇见。
1.临床特点
(1)*剂中*合并创伤时,中*程度明显加重。合并其他损伤时可使*剂的致死剂量减少到未受伤时的1/15~1/10。
()创伤伤口染*后,依据其*剂种类,各有其特殊表现。如神经性*剂染*伤口,一般无特殊感觉,伤口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也不明显。但不久即可出现伤口局部持续性肌颤,当全身吸收中*后则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胸闷、惊厥、昏迷等。芥子气染*伤口后局部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并有水疱发生,继而坏死。路易剂染*伤口后疼痛剧烈,局部出现青灰色斑点,周围皮肤充血、发红、水肿及有水疱形成。双光气染*伤口后疼痛较重,出血较多,~3小时后迅速发生水肿。
.诊断
(1)中*史:根据患者受伤时所处环境,可大致做出推断。
()查体:根据上述各种*剂染*伤口的局部特点,并注意患者衣服、伤口和绷带上的*剂斑点,结合特殊气味,如芥子气有大蒜气味,路易剂有天竺葵气味等,可初步做出诊断。
(3)实验室检查:根据上述初步检查结果做有关*剂中*的实验室检查。如神经性*剂中*时可检验血液胆碱酯酶活力;路易剂中*时尿液检查常有砷出现等。
(4)*剂检验:从伤口分泌物中取样做*剂鉴定,可准确判断染*种类。
3.处理
(1)如伤口位于四肢,急救时应及时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剂吸收。
()及时清洗残余*物。
(3)如全身情况允许.应及时做清创处理,并注意做好防护,以防交叉染*和急救人员染*。
(4)各种创伤处理原则与单纯伤基本相同。
(三)放射性复合伤
放射性复合伤是指人体在遭受放射性损伤的同时,又受到机械性损伤等。在核电站事故、核爆炸时有多种致伤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其中以合并烧伤冲击伤较为多见。
1.临床特点
(1)休克发生率高:休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其他损伤为重,一般放射剂量越大,休克发生率越高,程度也越严重。
()感染发生率高:复合伤时患者发生全身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创伤患者,而且出现越早,死亡率越高。感染是放射性复合烧伤的凶险并发症,并且常为致死的原因,烧伤创面长期存在,感染源主要是外源性的,但也可能从肠道或呼吸道侵入感染。在伴有放射性损伤时,烧伤创面的感染更具有向深部蔓延的倾向,常并发致命的脓*症。
(3)造血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复合伤较单纯放射性损伤出现的骨髓破坏更为严重,并且出现时间较早。
(4)创伤愈合过程延缓:通常中度以下的复合伤对创伤愈合的影响,与单纯伤相比无明显差别,但遭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创伤的愈合速度明显减慢。
.诊断
(1)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如曾处放射沾染区或接触过各种形式的放射源。
()临床表现为难以解释病因的休克、感染、造血功能损害等。
(3)放射检测装置发现身体放射物质存在。
3.处理
(1)现场紧急救护:从事故现场抢救患者,关闭辐射区,电话报告防护组及救援中心。
()污染伤口处理:现场急救,可用大量清水清洗污染伤口,伤口上方扎一止血带,减少出血量。伤口根据放射性核素种类,以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冲洗,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经探测仪表明污染已不明显时,方可进行手术切除污染伤口,切除组织作监测计数或放化分析、放射自显影,记录污染核素类型。
(3)自救互救及初步医疗救护措施:①迅速脱离放射沾染区;②局部洗消皮肤暴露部位的沾染;③用水洗鼻孔及口腔,并戴上防护面罩;④催吐;⑤用力把痰液咳出。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