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例
NOVA颅内载药支架植入
帅杰陆*医院
帅杰
神经内科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WSIC)”发起人和主办者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务委员
全*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委会脑血管病介入学组副组长
卫生部神经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
《中国卒中杂志》编委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Stroke杂志中文版》编委
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急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再通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54岁。
主诉:因“短暂性发作性右侧拇指麻木乏力伴言语不利10天余”于年9月5日入院。年3月也曾经类似发作10秒(冠脉支架术后1月)。
简要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10年;冠脉支架术后(年2月)。
早期神经血管影像
年7月头颈部CT血管造影(门诊体检)当时RICA及LMCA正常,RPCA开放。
年3月冠脉支架术后1月TIA10s药物治疗MRA:LMCAM2重度狭窄。
入院检查
入院查体:NIHSS评分:0分;MRS评分:0分。
术前神经血管影像
1、术前外院DWI(-),我院MR(+)。
2、术前CTP灌注成像(显示LMCA区的灌注异常)。
3、CTA(显示LMCAM2重度狭窄、RICA闭塞)。
术前讨论
判断:患者为症状性LMCAM2重度狭窄,临床及神经血管影像有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指征。RICA闭塞为无症状性CTO,无需处理(且RMCA有较好的RPCA供血)。
问题:
1.单纯PTA可能增加处理难度,一旦分支闭塞或局部血管内膜损伤再行支架治疗反而增加损伤风险;
2.靶血管口径2.0mm,2.25mmNOVA-DES支架正好适合。
3.分支保护吗?微导管及微导丝通过分支(伴起始部斑块)本身就可加重病变致分支闭塞;就算分支保护成功,球囊预扩或支架后即刻闭塞处理相当复杂危险。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指引导管内撑6FDA指引导管(加强支撑系统)
SL10微导管
Synchro微导丝(0.in×cm、0.in×cm)
赛诺NOVA-DES药物洗脱支架2.25mm*12mm
治疗中影像
病例小结
1.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无论是单纯球囊扩张,还是支架植入,有时候介入医生的谨慎是非常必要的。NOVA-DES支架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其多种可选择的支架规格,术中支架的通过性、顺应性及可视性均在本病例中均得到了理想的展示。
2.DES支架在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远期效益将通过病例随访得以体现。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脑医汇App(原神介资讯App)“短视频”功能全新上线,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