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晓川王天保李*凤刘鹏刘爱华
首都医科医院
神经介入中心
病史患者,男,45岁
因突发眩晕伴饮水呛咳5小时余入急诊科。
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8年,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qn;高血压病史3年,控制在/90mmHg;5个月前体健时行心脏冠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30%(具体不详);1医院行颅内MRA示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下图),未使用双抗治疗,等待门诊就医进一步治疗中。
查体:血压/80mmHg,神志嗜睡,言语含糊,构音障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2.0mm,光反射灵敏,双眼左相凝视,左侧中枢性面舌瘫,颈软,咽喉部查体不合作,左侧肢体肌力1级,左侧病理征(+),余无阳性体征。
NHISS评分14分(意识水平1+凝视1+面瘫2+左上4+左下4+构音2)
发病前MRA,提示右V4重度狭窄,左侧未显影
术前头颅CT未见出血及新发梗死灶
MRA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未见显影
术前DWI
院内流程快速知情同意,通知导管室、麻醉师术前准备
手术材料5F单造影管
6FGuiding
泥鳅导丝
Transend0.*CM微导丝
Rebar-27微导管
RECO支架5mmX30mm
Apollo支架3.5mmX13mm
右颈总动脉正侧位
左锁骨下正侧位
右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
微导管到位造影
国产RECO支架(5mmX30mm)释放后造影
观察5min,等待期间静脉推注GP2b3a(依替巴肽原液8ml),并持续静脉泵入(依替巴肽稀释6ml/h)
首次拉栓,基底动脉移位明显,近端部分回收,配合6Fguiding抽吸,缓慢回拉支架。首次取栓后血管再通,可见RV4重度狭窄伴局部残余血栓,BA顶端可见逃逸血栓影像。
首次取出的栓子
第二次取栓,微导管到位后,造影确定微导管头端位置
国产RECO支架(5mmX30mm)释放后造影
尼科Reco支架(5mmX30mm)+Rebar27
micro-Clamping夹出的血栓
第二次取栓后造影,远端血管再通良好
RV4段狭窄处置入Apollo支架(3.5mmX13mm)
术后DynaCT未见出血,Apollo支架和钙化管壁组成了轴承
术后头颅CT
术后即刻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凝视改善,中枢性面瘫,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病理征(+),余无阳性体征。
NHISS评分3分(面瘫1分+构音1分+共济1分)
返回重症监护室治疗,继续依替巴肽6ml/h微量泵泵入,24h桥接双抗。
术后24h复查多模式MRI:MRA提示血管通畅
术后24h复查多模式MRI:DWI可见脑干及小脑分水岭梗死
术后2周痊愈出院
心得体会Reco支架作为国产首个取栓支架取栓效果不负众望,复流高效,操作性好,未来可期。
本病例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急性闭塞后远端血栓形成,血栓负荷大,取栓时支架通过近端狭窄挤脱,出现血栓逃逸,但通过Reco支架头端部分缠绕与微导管配合局部回收卡压,有效的将逃逸栓子捕获,顺利通过近端狭窄并拉出,支架进入guiding前通过迂曲的血管能够保持和血栓的紧密结合。
Reco支架5mm的直径适合基底动脉管径,在基底动脉内能够提供极佳的径向支撑力,缠绕血栓并有效拉出,其配备4mm及6mm多种型号供选择;30mm的支架长度收放自如,能最大限度满足高负荷量血栓的取栓需求。Reco支架在推送和回收的手感上表现的较为优秀,多次操作仍能够表现出顺畅的推送和稳定的径向支撑力。
延伸讨论欢迎各位读者对以下内容积极讨论,总结后将在后续内容发布。
1.颅内动脉狭窄急性闭塞开通策略
2.“内串联病变”取栓方案
3.狭窄合并血栓策略
5.GP2b3a启动时机
6.micro-clamping(微管夹栓)技术
更多精彩专栏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