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2日,仁济颅脑创伤参访学习系列活动第九期(美敦力班),在上海交通大医院圆满举办。
此次参访活动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医生25名,仍然采取小班化、充分交流的方式。仁济颅脑创伤团队精心准备,通过课堂面授、视频展示、NICU参观、床边分析以及实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颅脑创伤多个方面的实战、实用信息,并且和众多医生就关心的热点问题、细节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江基尧教授授课及交流
上午首先是江基尧教授授课,通过十余个经典颅脑创伤救治病例,强调了“正确的手术指证是提高疗效的前提,规范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术后有效监测和处理是提高疗效的保证”。提问环节众多学员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临床实践中的思考和困惑,江基尧教授为大家热情而不失幽默地进行了解答。
冯*峰副教授授课
接着是冯*峰副教授围绕“急性期手术”、“额叶挫伤”和“再次手术”三个主题,以众多代表性病例展现了颅脑创伤急诊手术的具体策略和操作程序,梳理了额叶挫裂伤的救治特点和要点,分享了再次手术的反思和操作细节,为大家呈现了一幅较为全面的“仁济特色”的颅脑创伤手术画卷。
午餐后,在毛青教授与冯*峰副教授的带领下,学员们实地参观了仁济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室,进行床旁学习与交流。
毛青教授授课
下午紧凑的课程安排继续进行。毛青教授结合NICU镇静专家的共识要点和临床发生的具体病例,提出镇静的重要性及具体的药物选择,联合用药和加强镇静水平的监测有助于达成理想的镇静效果同时规避不良作用。颅内感染是神经重症的要点和难点之一,毛青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针对不同的细菌正确选用抗生素,做到用对抗生素、用好抗生素。
穿插的美敦力时间对最新型的体外引流及监测系统进行了介绍,在液体耦合的连接及使用上做了详细的演示。新系统充分体现出引流及监测的细节化、人性化和安全性。
高国一教授授课
最后一个版块由高国一教授授课,就“脑脊液管理与液体耦合”、“脑积水容量与压力”和“昏迷促醒干预:急性与慢性”三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高国一教授从最基础的颅腔内容物与压力的关系延伸到脑室压力监测与波形在临床中的价值与管理,尤其是监测中的数值、波幅、波形指导治疗的价值。呼吁参与AIM研究,推广颅内压测量的理念,培养临床科研队伍和素质,做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高国一教授提出对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的昏迷干预,介绍了对于昏迷患者早期促醒的临床进展和未来展望。希望颅脑创伤病人救治中诸多环节、全流程的救治,能够让病人“活下来、醒过来、并好起来”。
医院颅脑创伤团队一直致力于推进颅脑创伤、医院颅脑创伤救治水准的提高。本次参访学员们热情高涨,现场交流热烈,会后普遍反映:非常实用,干货满满,又融有医学人文情怀。此次参访活动为各地医生带来最真诚的交流,期待着各地医生能逐步、切实提升所在科室的颅脑创伤救治水准,造福于患者。
本次仁济颅脑创伤参访活动由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支持。年度仁济颅脑创伤参访活动第十期英特格拉班将于11月23日举行,面向全国神经外科医生招生,欢迎报名参加!
联系人:秦先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