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哪些患者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进行一级预防?
年龄40~70岁的成人,初始风险评估时ASCVD的10年预期风险≥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有≥3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以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02
哪些人群不宜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1)年龄70岁或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作出一级预防推荐,需进行个体化评估。
(2)ASCVD中低危患者。
(3)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03
为什么要建议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不断进展且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大其风险明显增加。
血栓形成是造成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且其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高危患者应长期坚持用药,二级预防人群通常需要终生抗栓治疗。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的疗效和安全性最佳。超过上述剂量后,随剂量增加,其抗血小板作用并未完全增加,但不良反应反而增加,而剂量过小时,疗效不确定。
04
哪些高血压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高血压伴糖尿病、慢性肾病、50~69岁心血管风险者(10年心血管总风险≥10%或高血压合并3项及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可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进行一级预防。
05
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1)胃肠道损伤: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损伤,长期应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及胃出血,但引起出血导致休克者少见,长期大便潜血阳性可致贫血。随着预防性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增加,有效减少了上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相对增加。
(2)出血:包括皮肤紫癜、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生殖系统出血,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
(3)过敏:特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鼻炎,过敏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哮喘。
(4)肾损伤:与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有关,可发生药物性肾病。
免责: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编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重在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