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内损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科研速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起始
TUhjnbcbe - 2022/5/14 13:58:00

本研究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2种起始剂量的应用效果,旨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合适起始肠内营养剂量提供依据。

1、方法

选取年6月至年6月中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早期小剂量肠内营养,n=60)和对照组(早期足量肠内营养,n=60),干预实施过程中对患者采用盲法。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起始剂量为10mL/h,之后每12h增加10mL/L,直到达到目标剂量;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起始剂量为25mL/h,之后每12h增加25mL/L,直到达到目标剂量。营养液均选用同一肠内营养混悬液(mL/瓶,1.5kCal/mL),目标剂量为30~35kCal/(kg·d)。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入院时GCS评分、NRS评分以及致伤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结果

2.12组治疗1周内血糖控制及胰岛素用量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56.15%(/)、38.02%(/),胰岛素用量分别为(.20±21.23)U、(.62±32.10)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47,P=0.;t=10.15,P0.)。

2.22组治疗10d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IgE、CD3+、CD4+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2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营养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2组营养指标TSF、AMC、TP、ALB、PA、TR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3。

2.4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不良反应及预后比较

结果显示,腹泻、胃潴留发生率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观察组、对照组GCS评分分别为10.21±1.23、9.8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预后不良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采用小剂量能达到与足量营养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更利于血糖控制和免疫修复,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获益。因此小剂量起始肠内营养可以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首要营养方式。

原作者:王珞丁,王爱平,刘琰

原作者单位:中国医院神经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研速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