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的一大"隐形杀手"。
有数据显示,每年将有近万人,因为急性脑梗而失去生命,而且,即使得到治疗,也容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它主要是因脑血管堵塞,使得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软化、坏死。
43岁的周先生前两天在家里吃完晚饭,正在抽烟,突然出现了舌头打结,吐字不清的现象。
医院后,经过脑CT检查,被确诊为脑梗。征得家属同意后,为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经过2个小时的抢救,周先生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生通过家属,了解到患者发病的原因,解释道:饭后1件事是元凶
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脑梗。
特别是尼古丁进入体内,会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由于血管内膜不完整,就容易导致血脂沉积在血管内,促使血栓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饭后血液流速增加,会增加身体对香烟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增加抽烟对身体的危害。
"头部"有4种表现,说明脑血管"堵塞"严重,切莫忽视
表现1、头晕
一旦脑血管出现堵塞,说明身体的血液循环变慢,使得脑组织不能得到正常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头晕、头痛的现象。
如果发现自己突然出现了头痛加重、或持续性剧烈头痛,很可能是脑血管缺血引起的,若还伴随着恶心、呕吐的情况,很可能是出血性脑卒中的表现。
表现2、口齿不清楚
脑供血不足还会引起语言中枢障碍,容易引起舌根发硬,从而导致吐字不清、不能完整的说出一句话。
特别是出现了舌头发麻,以及能听到别人说话,却不能清晰地表达的话,就要予以重视。
这很可能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使得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受阻引起的,严重的还会出现嘴歪眼斜、流口水的现象。
表现3、视力下降
脑部血管出现堵塞,就容易导致视觉中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视物模糊、眼前一过性黑蒙的情况。
但是,这种现象持续时间并不长,一般在几秒或者十几秒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这主要是因为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
表现4、频繁打哈欠
正常情况下,打哈欠可以使肺部得到扩张,颅内压下降,静脉的回心血量和输出血量增加,从而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改善脑部缺氧状态。
如果频繁连续打哈欠,意味着大脑缺氧情况比较明显。
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同时出现频繁连续哈欠,且伴有肢体乏力,甚至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预防脑梗,坚持做好"2多2少",保护血管健康
"2多"
1、多喝——玲雁菊
高血压患者必须多喝水。但除了喝水,还可多喝些茶,有助于软化血管。
玲雁菊,是降血压的能手,它含有丰富的Anti-Oxidants及植物甾醇。坚持服用,能清除血管壁上的垃圾和脂质,增加血流量,减少动脉硬化的形成,并结合植物甾醇起到双重降血压的作用,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多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缓慢、血液流速下降,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而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供血能力,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且,坚持运动还可以有效的消耗脂肪,控制体重,起到预防肥胖的效果。
"2少"
1、少熬夜
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
但经常熬夜,会使睡眠减少,免疫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同时打破健康的生物钟,使得神经变得衰弱。
经常熬夜对血管也会有一定的损伤,这会导致血管病变或血管痉挛,严重时会造成过劳死。
建议:晚上11点之前睡觉,保证睡够7~8个小时。
2、少久坐
久坐不动、常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减缓血液循环,血液变粘;
同时,易导致身体相应的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减少血液流动。
在猛地起身或动作幅度较大时,会导致血管中"斑块"脱落,随着血液流向全身,引起血管堵塞,尤其是下肢静脉血管。
建议:生活中每坐1个小时,就起来活动3~5分钟。
我们可以用""识别法,来判断脑梗
"1"、看1张脸,面部是否对称,口角是否歪斜;
"2"、查2只胳膊,双手平行举起,单侧是否无力;
"0"、0(聆)听语言,言语是否清楚,表达是否出现困难。即使出现一个,也要尽早就医。
猜你喜欢:
老人晨起锻炼,若能用好3个穴位,恭喜:是养生高手
咳嗽不能吃的7种食物#清风计划#
气虚: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气陷:升提中气;气脱:涩肠止泻
老人说“想不生病,肚里常空,要想不死,肚里没屎”,有何根据?
一个人长期十点睡觉,五点起床,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差别明显
护肝的10大“秘诀”,让肝脏越来越“年轻”,比保健品有用多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