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内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载药时代球扩天下NOVADES颅
TUhjnbcbe - 2022/6/24 15:12: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80973.html

首个无神经*性安全性的颅内药物支架;

1年再狭窄6.66%,同裸支架比降低73.4%,从而降低再发卒中88.4%;

血管内皮愈合导向,28天药物峰值,60天吸收完毕。

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

主诉:发作性头晕3个月,加重1周。

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当时视物旋转,恶心未吐,无肢体不灵,无言语不清等,就诊于外院,行头磁共振检查,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给予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及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并自觉口周麻木,眼部偶有闪光感,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最高/mmHg,平素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降压。否认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

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NIHSS评分:0分。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

保护胃黏膜:雷贝拉唑

抗血管内膜氧化:普罗布考

改善侧支循环: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补液扩容:0.9%氯化钠注射液

入院影像检查

头DWI未见近期新发梗塞灶

T2WI: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干可见陈旧病灶

MRA: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HR-MR血管壁成像提示基底动脉近段多发斑块形成(左侧小脑下前动脉开口可疑受累,斑块不稳定可能性大),管腔重度狭窄

HR-MR血管壁成像:偏心性斑块,靠近右侧、腹侧

血管壁成像分析:血管壁厚度,可间接推测斑块厚度

血管壁成像分析:通过管腔面积与血管外径横截面积之比,计算狭窄率。

*Slice10:(1-0.02/0.14)×%≈85.7%

*Slice11:(1-0.01/0.10)×%=90%

感兴趣区域信号强度升高,提示斑块可能不稳定

诊断

定性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定位诊断: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

术前讨论

拟行手术方案

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药物洗脱支架成形术

手术指征

患者基底动脉近段重度狭窄诊断明确,磁共振可见脑干陈旧梗死灶,目前有发作性头晕等后循环TIA症状

预估可能性的手术并发症

穿支动脉闭塞,颅内出血,动脉夹层,急性/亚急性血管闭塞,支架内再狭窄,远端血管分支动脉-动脉栓塞

使用耗材

cm泥鳅造影导丝

5F猪尾导管、猎人头造影导管

6F导引导管

0.*cm微导丝

Echelon-10微导管

球囊扩张导管1.5*10mm

赛诺神畅颅内药物洗脱支架NOVADES?2.5*7mm

治疗过程

右椎动脉入路,导引导管到位

导丝通过病变,到达左侧PCA

1.5*10mm球囊到达病变部位

第一次球囊扩张后

赛诺神畅颅内药物洗脱支架NOVADES?2.5*7mm支架定位

支架置入后造影

术后总结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好发于亚裔人群,其中血管狭窄率>70%、伴该血管供血区低灌注事件、狭窄部位斑块不稳定的患者为药物治疗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降低ICAS导致的血管事件,此类患者应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本病例为基底动脉近段ICAS病变伴易损斑块,手术指征明确:(1)基底动脉近段管腔重度狭窄,狭窄率>70%;(2)HR-MR血管壁成像对斑块性质进行评估,考虑斑块不稳定;(3)孤立的基底动脉,左侧缺少后交通动脉与前循环相连通,右侧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一级侧支循环发育不佳,代偿不足。

基底动脉穿支血管丰富,作为脑干的供血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基底动脉进行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正中支、旁正中支及旋支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手术风险极高。术前进行充分的血管壁影像评估,可以对穿支闭塞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并指导术中球囊、支架器材的选择以及扩张的压力、速度、操作技法的改进。技术要点:(1)本病例斑块性质不稳定,故首先选用小口径球囊预先扩张,观察斑块形变、穿支受累情况;(2)预扩后撤出小球囊,造影观察病变形态的变化,再导入球扩式药物洗脱支架,确保完全覆盖斑块,扩张时压力不宜过大,防止血管破裂出血、防止斑块过度受压移位阻塞穿支血管;(3)最后回抽球囊应充分负压,防止球囊剐蹭支架导致支架移位、动脉夹层等情况。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仍面临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研究表明,颅内动脉支架术后ISR发生率高达30%左右,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使得ICAS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入新时代。雷帕霉素是经典的细胞周期阻滞药物,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减少炎症细胞激活,NOVADES发表在JAMANeurology的研究表明,较裸金属支架相比,可降低68.5%再狭窄率及临床事件的发生,并且与裸金属支架相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目前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狭窄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并且术后ISR率较裸金属支架显著降低。本病例患者年龄62岁,预期寿命较长,更适合选用药物洗脱支架以降低远期症状性ISR的发生率。其用于ICAS病变是否能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仍需积累大量长期临床随访资料进行进一步验证。

术者简介

王承汉

中国医院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本科毕业于第四*医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从事神经介入工作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篇。

手术指导

高连波

中国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基础研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先进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及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国际上先进、国内领先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及治疗技术。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静脉溶栓、急诊急救,超选择颅内动脉溶栓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全面规范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各项技术,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分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合作项目,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自然基金承担者和主要参与者,完成多项神经影像学、神经病理生理学、神经血管解剖学、血管内治疗等临床课题研究,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数十篇。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载药时代球扩天下NOVADES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