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架的选择原则
支架的直径应与靶动脉直径匹配,推荐支架直径与靶动脉直径一致或支架直径略大于靶动脉直径0.5mm。
支架的长度应在满足治疗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短,在颈内动脉C5段以上和迂曲的靶动脉原则上不超过10mm。支架长度至少盖过动脉璧缺损宽度不小于2-3mm。
注意:支架直径不应小于靶动脉直径,以免贴壁不良;同样也不应大于靶动脉太多,以免造成动脉破裂。
2、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选择
推荐使用Neuro导引导管(6F)和transcend微导丝(0.in)
步骤1.覆膜支架系统术前准备
检查系统是否有弯折、扭曲或其他损伤。不必要的操作,可能会造成系统损伤。如出现任何损伤请勿使用。
去掉支架系统远端的保护套和衬丝,覆膜支架系统在肝素化生理盐水中浸泡1分钟。
注射器吸取肝素生理盐水后,装上冲洗针头,将针头插入输送器的末端内腔,用肝素化生理盐水冲洗导引内腔。
步骤2.覆膜支架系统定位
置入导引导管于C2段平面以上,并引入导引微导丝。
当导引微导丝远端超过目标病变部位足够长度后,导引微导丝后端穿上输送器并沿导引微导丝输送;在覆膜支架进入Y阀时,尽可能大地打开旋转止血阀,小心地将覆膜支架系统沿导引微导丝推进,当支架系统通过止血阀后,适当旋紧止血阀以防止失血;在路图监视下,继续沿导引微导丝推进覆膜支架系统在目标病变部位定位。
注意:1.可使用支架导入鞘保护覆膜支架系统通过止血阀,避免覆膜支架受到止血阀的刮擦。
2.在覆膜支架系统定位时,应先略超过目标位置,再回拉定位以稳放输送嚣张力。
3.当导引微导丝越过目标病变部位困难时,可采用微导管交换技术。
覆膜支架到达病变部位后,施行血管造影并通过输送器上的两个显影点证实覆膜支架位置正确与否。
拧紧旋转止血阀,准备覆膜支架释放。
注意:在输送覆膜支架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导引微导丝的远端,保持减压状态,避免导引微导丝头端刺破脑内血管导致严重的颅内出血。
步骤3.覆膜支架释放
压力泵中装入适量(约10ml)稀释后的造影剂(mg/ml)后连接上三通阀,将三通阀接到输送器接头上,抽负压排空输送器中的空气。
三通阀接口旋至关闭位置,排尽压力泵中的空气后,三通阀接口旋至打开位置,接通输送器。
支架释放前,再次确认覆膜支架位于目标病变位置。
缓慢扩张球囊,直到达到所期望的直径。压力泵读数一般为5atm,有时需要6atm,禁止超过8atm。
注意:1.在扩张球囊时,始终与输送系统保持一定张力状态,以免覆膜支架系统移动位置。
2.参考产品标签上标明的压力-直径数值表。
3.必须缓慢扩张球囊导管,扩张后保持球囊扩张状态20秒。
压力泵负压抽吸30秒,排空球囊。在球囊未完全排空时,不能移动输送系统。
通过导引导管注射造影剂评价覆膜支架封堵病变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后扩或放置第二枚支架。
步骤4.球囊回撤
确保球囊完全排空。
在压力泵零压的状态下缓慢将输送器回撤。回撤时可微调球囊导管和微导丝。
注意:如果从覆膜支架内回撤输送器的时候遇到阻力,可尝试调整导引微导丝或与导引微导丝一并回撤。
适当打开旋转止血阀,将输送器撤出体外。
拧紧旋转止血阀。
步骤5术后评估
重复血管造影评估覆膜支架封堵效果。
-------------------脑血管介入-------------------
如何分享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