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由内向外侧分隔成五条线:棘突线、棘突旁线、关节突线、横突背线、横突尖线(见图-3)。5月12日北京庞继光针刀临床与佳构剖解特训班
1、棘突线:即后正中线,有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由棘突进针,达骨面,纵横铲切都可,并可探至棘突双侧松解横突棘肌。棘间韧带紧贴棘突高低缘骨面松解,万万提防深度,弗成也没需要过深,由于棘间韧带很薄,粘连较少,调节时很少见阻力感,不然轻易投入椎管,刺破硬脊膜、蛛网膜,或浮现脑脊液渗漏,造成颅内低压;或浮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以至有或许损伤脊髓。
2、棘突旁线:棘突旁开0.5~1cm,松解横突棘肌(囊括半棘肌、多裂肌、盘旋肌,共通特色是起于下位椎体的横突,止于上位或上几位椎体的棘突)。进针后,针尖稍向内遇到棘突骨面,尔后紧贴棘突外侧缘骨面向下松解,可至棘突根部。提防深度,不要离开骨面。
3、关节突线:棘突最高点旁开2~3cm,以指尖按压、弹拨,可触到增厚之关节囊和增生之关节突。针刀达关节突骨面后先松解关节囊,尔后可探相当节突之内、外、上、下骨面,搜求硬结松解。关节突的内侧缘下去是侧隐窝,外侧缘下去是椎间孔外口,以是必要要提防深度。
4、横突背线:棘突旁开3~4cm。进针后先在腰背筋膜和骶棘肌条理松解,来到横突骨面后的松解办法同上面的横突尖线。
5、横突尖线:棘突旁开4~6cm。L3横突定位:医者一手手指摸到病人侧面的髂嵴点,另一手手指摸到与该髂嵴点对应的肋弓点,以此两点连线长度为准向内侧画一等腰三角形,其内侧角即为L3横突尖,高低横突间的间隔约莫2cm。针尖稍向内进针,遇到横突骨面后,滑至横突尖及外侧缘,松解腰方肌、骶棘肌及腰背筋膜的深层,再至横突上、下缘,松解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倘使腰痛伴随下肢痛,CT显示椎间盘赶上并有椎间孔狭隘的,还可沿横突上、下缘,紧贴骨面向内侧促成,至横突根部松解椎间孔外口(见图-4),果然椎间孔外口也可紧贴关节突外侧缘骨面向下松解,但行为幅度均宜小而慢。
临床上有意天真松解腰椎痛楚个别的关节突、横突,并不处分题目。这是由于有些腰腿痛的起因与上位腰椎脊神经后支的卡压相关。
以至有人以为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损伤或卡压,是引发不过膝的腰腿痛的首要起因。
附:腰椎脊神经后支的剖解
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口发出,向后行经骨纤维孔,鄙人位椎体的横突根部上因缘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行于小关节连线之内,较细,超出横突根部,经骨纤维管向下,高出1~3个椎骨,叠加散布于关节连线之内的布局布局(肌肉、韧带、筋膜、皮肤以及小关节、椎板、棘突等)。个中L4、L5内侧支经髂嵴、骶髂关节至骶后。内侧支大部份为感触纤维。
外侧支:行于小关节连线之外,较粗,向同位和下位关节发出分支,与血管伴行,两者沿横突背面向外下斜行,下落一个椎体,在竖脊肌中心束(最长肌)和外侧束(髂肋肌)间沟穿出,在髂肋肌表面下落三个椎骨,穿出腰背筋膜,连续下落。
外侧支大部份为行动纤维(肌支),利用竖脊肌。L1、2、3的外侧支较长,造成臀上皮神经(皮支),散布于臀部皮肤。
脊膜支:投入椎间孔,散布在硬脊膜、后纵韧带、血管、椎间盘纤维环等。与交感神经会集成窦椎神经。
因而可知,脊神经后支特为表里侧支在各自的路程中,都别离通过骨纤维管、孔或胸腰筋膜裂隙,由于孔道藐小,方圆布局坚固,且腰部行动度大,易被拉伤;或因骨质增生、韧带钙化,使孔道变形变窄,贬抑通过的血管神经,进而引发腰腿痛。其余,脊神经后支跨横突向不同节段脊椎小关节和棘突发出的分肢剖解地方较恒定,也为非奇异性腰痛神经定位诊断供给明白剖学根底。以是临床上腰痛患者关节突的压痛、硬结最常见。比如:患者L3横突部位的痛楚显然,咱们得思虑上位的L1、L2以至T12脊神经后支的卡压;下腰部痛楚的,咱们得思虑上位L1、L2、L3脊神经后支的卡压,以是关于腰痛病人,咱们不光要查看痛楚个别的情状,还得查看上位腰椎的横突、关节突等部位。
(四)臀部
临床上咱们发觉,臀部肌肉、筋膜的损伤,是引发下肢痛楚、麻木的一个很紧要的要素,不论是根性的仍旧干性的下肢痛楚,只需能在臀部找到显然的压痛和条索,针对性的给以针刀松解,通常都能缓和下肢病症。
1、决断臀部肌肉的损伤点,犹以下规律:
下肢背面及后外侧痛楚--在臀部后内侧搜求反响点,如臀上皮神经入臀点、梨状肌上、下孔、臀中肌的中、内侧段等部位常见。
下肢外侧痛楚--在臀部后外侧搜求反响点,臀中肌中、外侧段、阔筋膜张肌等部位常见。
下肢前外侧、膝关节痛楚--在臀部前外侧搜求反响点,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外侧段等部位常见。
臀部及大腿痛楚,但不过膝关节--在臀部梨状肌以上的部位搜求反响点。
2、臀部首要病损部位的针刀松解
1)臀上皮神经入臀点:
定位:髂嵴中点下2~3cm的规模内,压痛显然,并可扪及条索处。
刀口线与臀上皮神经走行方位一致笔直皮肤刺入,不必要到骨面,达臀筋膜后刀下有韧性阻力感,纵行切割,横行推摆。
附:臀上皮神经剖解(见图-5)
由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构成。从肇始到断绝,大部份行走在软布局中,将其行走进程分为四段、六点、一管。
骨表段:椎间孔发出后(出孔点),沿横突背行走并被纤维束不变(横突点)。
肌内段:投入骶棘肌(入肌点),向下、向外走行于肌内,走出骶棘肌(出肌点)。
筋膜下段:走行于腰背筋膜浅层深面。
皮下段:走出深筋膜(出筋膜点),与筋膜下段成一钝角的改变,向下外走行,穿行于皮下浅筋膜。此段高出髂嵴,通过由刚强的骶棘肌、腰背筋膜在髂嵴的上缘附着地方造成的骨纤维性扁圆形地道(骨性纤维管)投入臀筋膜(入臀点)。
入臀后通常分为前、中、后三支,在筋膜中穿行,中支最强悍,最长辈可至股后部腘窝平面之上。
以是,臀上皮神经路程中改变多、角度锐、穿过两层筋膜及多处骨性纤维管(出孔点、横突点、入臀点),是臀上皮神经易受损伤的紧要起因。频年来。临床手术还发觉,臀上皮神经在穿出臀部骨性纤维管处是薄弱处,一旦腰部损伤,臀肌强力萎缩而产生个别压力增高,能够使筋膜深层脂肪布局从该管向浅层疝出、嵌顿,造成管道变形、狭隘,进而贬抑臀上皮神经,造成响应病症。
2)梨状肌上、下孔:
简单定位法:五指果然伸开,小指定位于髂后上棘,食指定位于尾骨尖,掌根向股骨大转子尖方位挪移、四指渐渐合拢至股骨大转子尖,此时,中指和知名指挪移的规模,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即中指线为梨状肌下缘,知名指线为梨状肌上缘,中内1/3交壤处即为梨状肌上、下孔。
刀口线一直与神经、血管纵轴平行试探进针,不强求到骨面,遇阻力感,且病人无下肢放电感和猛烈痛楚,便可行切摆技巧,但宜少切多摆。
3)坐骨结节滑囊:患者腹下垫枕定位,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行方位一致进针达坐骨结节骨面,行纵向铲切。
4)臀部其余肌肉筋膜:刀口线均与肌纤维走行方位平前进针,达骨面后稍提起,按照粘连的条理,行纵行疏割,横行推摆,尔后横转刀口,割断部份肌纤维。
往期视频翻腾点击观察
1.庞继光针刀临床讲授
颈椎、胸椎和腰椎手术职掌视频
2.王海东感化—辨位定点针刀松解术调节颈椎病
3.膝关节痛针刀调理视频(全程)
4.王海东
针刀调节强柱髋臀部松解
5.满身激痛点手册
6.针刀调节下肢疾病—附视频
7.针刀调节腰椎间盘赶上症
8.棘突横突体表定位
9.竖脊肌解读很详细
10.股骨头坏死针刀2个疗程能够改观泰半病症
11.针刀入门者必要晓得的指法、刀法
12.腰椎管狭隘针刀调节
13.针刀辨证分度调节肩周炎病例分享
14.针刀调节网球肘
接续革新中、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