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铁锤杰克
年元旦,李宗仁命手下大将李品仙率两个师的蒋*,自蚌埠向北急进,企图赶在双方停战的“一月协定”签署前,打通津浦铁路,占领徐州。为挡住来势凶猛的蒋*,华中*区决定让陈毅统一指挥,麾下包括王必成、张震领导的两个纵队又1个旅,另有1个骑兵团。当时,张爱萍担任副司令员。按照*区的要求,部队将在徐州以南展开,阻击来犯蒋*。张爱萍带着司令部的众参谋、干事以及电台乘坐一辆*用卡车赶赴前线,尽快建立指挥部。卡车奔驰在睢宁县大李集北的道路上,行进中,众人还看见无数老百姓赶着畜力车、拉着小推车支援前线。
开着开着,卡车突然停在了大李集镇口的土墙边。车上人不理解,纷纷喊道:“为何停车?不知道任务紧吗?”驾驶室里的张爱萍解释说:“是我下的命令,路太窄了,让老百姓的小车先过,汽车随后就走!”
解放区的支前民工推车队一听说要等,众人就准备下车。张爱萍把头伸出来喊:“大家别下车,先让警卫员下去,路一通,我们马上就……”话还没说完,张副司令员却突然没了声音。
作战处长孙公飞一看,大事不妙!原来,当时的道路湿滑,卡车在泥泞中顺坡下滑,张爱萍的头靠着车门,夹在了车门框与车门之间。副司令员的棉帽后面,渗出了血。
年轻的驾驶员见状,手忙脚乱想换挡倒车,好把车门松开。可孙处长却大吼:“别动,车不能倒!”他和*区组织部长谢胜坤跳下车,随即组织卡车上的人都跳下来推,看到车门松开了,张爱萍才得以解脱。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昏迷不醒的张爱萍总算睁开了眼。看到大家都围着自己,可汽车却还停在原地不动,他不顾头部的伤痛,挣扎着试图爬起来,嘴里还说:“把车往前开,要赶快走!”
刚说完,张爱萍又不省人事。随车的卫生部王部长告诉孙处长:“副司令员伤成这样,不能再走了,必须马上急救!”
在王部长的招呼下,张爱萍被人用担架送医院。又是一番急救,张爱萍虽睁开了双眼,恢复了神志,可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他只能无奈地捶了一下身下的担架,对守在一旁的众人下令:“架设电台,我就在这里指挥!”
电台很快从车上搬下,就这样,医院,成为了我*南线的司令部。
一切就位后,张爱萍又叫来孙处长,说:“马上与各个纵队、旅取得联络,我要马上得到前线的战况。同时向陈老总、*区报告我所在的位置,但绝对不要提我受伤的事。”
眼见孙处长有些犹豫,张爱萍坚定地对他说:“不要因为我一个人的事,而影响了整个大局!”
各个部队按照上级传来的命令,在大范围的运动战中与蒋*展开了厮杀。张爱萍虽医院,可他的思绪却驰骋在整个战场上。他静静地听着孙公飞上报的每一处战况,仔细地询问敌我双方每一处动态,随后又思索着蒋*可能的动向和我方所要采取的对策,最后,通过口述的方式把自己对部队下达的命令告诉孙公飞,由他来传达。
双方激战3天后,张爱萍不顾卫生部长与众医师的反对,硬是从担架上爬起来自己写电报。他忍着头上尚未恢复的伤痛,把自己的意志变成了部队勇猛的行动。将*的一颗颗汗珠,最后都化为飞旋的枪弹。整个战场按照张爱萍的部署,一步一步地进行着。
经过数日的血战,李品仙的两个师最终无法冲破我*防线,只能率部南逃。正是有了南线的阻击,北线的胜利才有了保证。战役结束后,张爱萍硬撑着要参加庆功大会,给战士们打气,没成想刚走上主席台,又一头栽了下去。陈毅后来才得知,张爱萍颅脑受了损伤,最后还是把他送去苏联治疗。
年1月,张爱萍从苏联回国。他见到陈毅时,陈老总还打趣说:“你这脑袋到底比不比石头硬?就这么挤了下,养了三年!”众人乐得哈哈大笑,可张爱萍却没顾上片刻休息,又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