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现场后看了一眼,这里位于环城公路的一座高架桥下。位置比较偏僻,处于城乡结合部。案发的路段是通向双喜镇的岔路口,一侧就是小清河,正常情况下车流量并不多。现场出动的警察人数不少,虽然没有东江连环杀人案的动静大,但是比起来一般刑事案件人数要多的多。我甚至都看到了有七八条警犬在附近。看来真如同师傅说的那样,这是个大案。
师傅去前面打听情况,我们在等待他回来分配任务。现场勘验是一个多工种相互协调配合的复杂工作。通常说我们勘验组大致有四类工作人员。首先是痕迹勘验人员。他们负责对凶案现场的所有可疑痕迹进行勘验,包括指纹、足记、弹痕等痕迹的提取和勘验。第二类是刑事照相人员。我们俗称他们摄影师,负责对发现的痕迹进行拍照,固定证据。第三类是理化生检验员,负责血液、精液、唾液等体液以及尸块生物证据提取。最后一类当然是法医,负责尸体检验以及尸体解刨。
一般情况下,会有一名现场勘验经验丰富的人来全权指挥现场的勘验。一般都是我师傅或者刑技方面的专家。他负责分配任务,划分勘验范围,勘验重点。不然群龙无首,大家各干各的,往往会把整个勘验工作搞的一团糟。等领导分配完任务后,往往第一批进入现场的人是痕迹勘验和刑事照相人员。
按照规定,痕迹勘验员不少三个人。二师兄就属于痕迹勘验员的。刑事照相员配合他们对发现的证据记性拍照取证,同时负责固定现场的原始概貌,以及证物的位置等等信息。一般刑事照相人员也不少于三人。期间,如果需要保护现场,比如有大片的血迹、足迹的时候,我们会铺设桥板,建立一条不干扰现场勘验的临时通道。
等他们工作结束,理化生检验员和法医开始进入现场。按照规定,理化生检验员和法医都必须至少各两个人。小师妹就属于理化生检验员,而我是法医。我们进入现场后首先要判断受害人是否死亡,如果死亡就会启动命案现场勘验机制,如果没有死亡会进行急救和后续勘验。如果发现尸体,就开始采集信息,体表检验。
一个成熟的勘验团队需要数年的时间学习和磨砺,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毕竟人命关天,儿戏不得。在现场勘验没有完成之前,现场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的。所以现在虽然看着人多,但是他们其实都在等我们开始工作。此时我看到了张阎王,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我们一个副局长也在。同时分管缉*的大周也在。我看到了他就知道了这个案子不简单了,因为但凡和*品扯上关系的案子,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师傅从前面打听了情况回来,我们看到他的脸色异常那看。简单的描述了一下案情后,我们几个人也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这是我们最最不想见到的场景,因为有一名同事牺牲了。牺牲的同事叫郑启航,是我们分局缉*大队的侦查员。案发的过程是昨天下午他按照原计划和一个线人接头,一般来说接头后老郑都会找老周汇报情况,可是这次并没有。
老周等到了十点还没有老郑的消息就给他打电话,结果电话不接,发
最后一个就是伤口的射击残留物。一般会在伤口附近留下烟晕和药粒纹身。距离越近,火药颗粒越明显,越密集。极近还会留下毛发和组织烧伤。
老郑身上的伤口看上去都符合以上特征,可以判断身后近距离射击。并且通过创口的形状,大致判断了一下对方射击的位置。随后让二师兄在那个位置找找看有没有发现。
将尸体全面照相固定证据后,我和同事将尸体搬出来开始进行尸表检验。除了枪伤之外,他的身上没有其他伤口。当然这还不足以判断他百分之百死于枪伤。因为在没有全面解刨之前,只能说枪伤致死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已。毕竟还有其他可能,比如*杀后枪击造成假象等。随后我记录尸斑、尸僵、测量肛温等工作,以此来判断死亡时间。而解刨工作将是枪击案的重点。
二师兄他们也在忙碌,因为他们的工作量还很大。枪击案的现场勘验有几个重点,除了射入口和射出口的检验外,他们必须找到了弹壳和弹着点以及弹头。除此之外还必须收集射击残留物并且认定。最后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就是枪击案的现场重现。
现场重现要确定射击的角度,方向,顺序和距离。在痕迹勘验和痕迹鉴定上我只懂一些基础操作和知识,因为这是大学必修的课程,但是完全谈不上精通。这方面二师兄比较拿手。另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枪弹痕迹鉴定。所谓枪弹痕迹鉴定解决两件事。第一是发射枪种的鉴定,第二是发射枪支的鉴定。
发射枪种鉴定就是通过弹头或者弹壳确定配用枪种的范围。然后通过弹头和弹壳上的痕迹确定具体的发射枪种。发射枪支的鉴定就是以上的发现为基础进一步确认具体的发射枪支。这就要涉及到了弹痕检验学,因为每把枪的膛线等结构虽然是机械加工的,但是多少会有一些细微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弹头和弹壳的磨损上。同一把枪造成的这些磨损参数情况是固定的。这其中的学问有弹头的痕迹、膛线痕迹、膛线的宽度和斜度、坡膛痕迹、弹壳痕迹、弹匣口痕迹、撞针头痕迹、底窝痕迹、拉壳钩痕迹等参数。我对此并不精通,可以说是我的知识盲区。不过我知道如果作案的是公务用枪,一般这类枪支会在出厂的时候会建档,档案内会包含该枪的弹痕参数,这样可以通过这些痕迹找到这把枪的抢号,可以进一步缩小侦查范围。
二十多分钟后,我的现场勘验工作已经完成,准备将老郑运送回去解刨。亲手解刨自己的同事,心里多少有些抵触。不过这就是我的工作。这个时候师傅过来告诉我那个线人找到了,不过也死了。他现在得抽调出来一部分人赶往那个现场勘验。我手里的现场工作基本结束,所以我肯定得去。跟师傅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情况,这个线人叫吴瑞山。昨天在找老赵的同时也在找他,因为他是最后见过老赵的人,如今老赵牺牲了,那么他的嫌疑自然最大,没想到他竟然也死了。